【石家庄家教-生物辅导】高考生物必考四个实验总结

2019-07-24 09:13:30     浏览次数:1302次

实验一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实验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四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答: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答: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答: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答: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答: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答: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答: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答: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