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家教-教案分享】-高一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

2019-11-07 16:30:51     浏览次数:1041次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教案

上课时间

第十周

课程内容

地球表面形态

 

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师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学生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本节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世界十大地貌奇观)。请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地表形态有何特点? 

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本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 书: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崇明岛的面积和垦利县的面积不断增长,以上都说明了什么啊?

板 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并完成表格。

地质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同学们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让我们先来探讨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 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的解释很多,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学说是板块学说。

板 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一一指出,带学生在图上查找各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提出的问题:板块为什么会运动?板块运动有什么规律?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何作用?

从图中可见,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两种:“→←”“←→”,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箭头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请看图,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如红海、大西洋;在陆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箭头是相对的,为板块消亡边界,说明两边的板块在碰撞挤压,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为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上会形成深邃的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日本群岛等;在陆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西部的落基山等。如果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等。

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做一个训练。

表格——板块运动与地貌类型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块碰撞

陆陆相碰

形成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陆海相碰

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海岸山脉,陆上形成岛弧,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生长边界

由上可见,内力作用会引起地壳运动,我们到野外去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地壳运动的足迹。这些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位、变形常常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

这些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板 书: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成因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

类型

背斜

向斜

特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地貌

一般成山岭(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常被侵蚀成谷

一般成谷地,两翼被侵蚀成山

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我们了解地质构造规律,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胜利油田的发现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探测到的。向斜盆地中容易储存地下水,建大型工程时应避开板块断裂处,以免诱发地震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促使其变化的力量分别来自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地质作用塑造地表类型,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多姿多彩。而其中的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又让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其一般规律,也存在着特殊变化,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对这些内容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