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2019-11-12 00:00:00     浏览次数:968次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