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七大注意事项

2019-11-29 15:58:32     浏览次数:1303次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中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7、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8、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